『興訟卻提油救火 司法官當頭棒喝』出處如下: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focus/0,5243,50107277x112010111900135,00.html#
看了這篇特稿,覺得有4點值得特別注意:
1.『興訟止謗』
『興訟止謗』是政治手段,本不該在此討論,但司法程序為何會成為『止謗』的工具?這就值得深思了,又該如何改善?
2.『擴大解釋判決主題』
a.陳致中針對壹週刊報導其召妓案,而對之提起誹謗的民事侵權行為訴訟,經高雄地院判決其敗訴,判決『主文』應該是對原告之訴駁回,問題在『事實與理由』中是否能就『訴之聲明』外進行說明?或另行由法官職權調查後,進行說明?
依常理推論,文中所謂『擴大解釋判決主題』,只是判決之『事實與理由』部份,作者認為偏離『訴之聲明』範圍,殊不知法官需於判決之『事實與理由』部份,就兩造爭點、論理、證據...等加以說明,我認為應是:壹週刊在訴訟攻防上,聲請調查證據,要求法院調閱監視器錄影與相關手機的通聯記錄,並於調閱結果進行論理,法官自當就此部份加以說明,並非法官蓄意『擴大解釋判決主題』,這種社會矚目的案件,法官不依循民事訴訟法常態程序進行的可能性實在不大。
又;雖法官可依民事訴訟法第288條第1項『法院不能依當事人聲明之證據而得心證,為發現真實認為必要時,得依職權調查證據』,但這是只有在兩造的地位有明顯落差,為調整此等落差,以達到實質的公平性,才得例外的職權介入,同上段看法,這種社會矚目的案件,法官不依循民事訴訟法常態程序進行的可能性實在不大。
b.陳致中控告國民黨「立委」邱毅損害名譽案就更不用說了,當陳致中在地檢署提告,檢察官受理後,自當本於職權調查,至於不起訴處分書的內容,自是檢察官的心證,無所謂『擴大解釋判決主題』的問題。
3.『這兩位司法官的有效率舉動,正給目前動輒興訟的政治人物一個當頭棒喝,對還給司法人一個清淨又單純辦案空間應有助益』
可圈可點!
4.『這份效率與用心如果不分藍綠、不分身分貴賤都一視同仁,司法就真正值得人民信賴了』
加倍可圈可點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